2017年11月29日星期三

留級

「若一刀切讓成績不好的孩子留級,對那些天生能力不遜的孩子不公平。試想若要五音不存的人唱歌合格才升級,對他來說是多麼困難不可能。只不過現在音樂不是主科,但我知道外國有種學習困難叫數障,他們像讀寫障礙難以認得文字一樣,無法理解,若數學不合格便留級,對他們不公平。」這是某同事三年前對「應否留級」的見解。最近和該同事再談論某學生,她已改變想法,覺得學校應有自己的定位,我們學校的要求不過是全科合格,力有不第的學生應該選擇別的出路(轉校)。我沒有追問同事改變想法的原因,不過我自教書開始便一直反覆思考這個問題。

先不談課程內容,明白香港的課程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,擇文再談,但學生基本上能透過上課學習及課外溫習來取得考試合格。明白有些學生志不在學術發展,但是我想基本的語言能力和分析力是必需的,有次黎耀祥在某個關於「正字」的節目中能夠正確讀出許多艱深的中文字,我十分佩服,大概有實力的演員也有甚高的語文造詣。

每間學校也有自己的定位,一所band one 學校對成績必定有所要求,明白有教無類的道理,但「有教無類」是只要學生肯學便會去教,而不是接納無心向學的學生。若果學生沒有興趣學習學術內容,在循循善誘後仍不願意努力,那麼這些學生便不應選擇於band one學校就讀,這是期望錯配,正如想吃北京填鴨的人不應到迴轉壽司店進食吧。

至於公平與否在於分界線是否合理,現在學校設定合格要求,這不過是一個基本要求,亦確保學生有足夠能力升班學習更深的課題,相信能力稍遜的學生,只要專心上課,再於課後溫習,相信也能應付合格要求。反之,若學校對成績沒有概定要求,有些不夠堅定的學生便容易失去動力,我會視升班要求為鞭策力,事實上有不少學生也是因為怕留班而努力動書,故此留班制度有一定的阻嚇作用。當然,單純的留班對學生未必有用,前提是學校有提供輔導班,讓落後的學生可以打好基礎,而留班制度本身亦設了一個指標,讓未找到學習深層意義的學生也會努力學習,以免虛度光陰,故此,留班制度有其可取之處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